以“最大公約數”優(yōu)化電動自行車治理

發(fā)布日期:2023-06-14  來源:廣州日報

核心提示:  客觀來看,電動自行車作為代步工具,可以滿足部分群體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需要。也要看到,城市交通承載力總體有限,電動自行車
   客觀來看,電動自行車作為代步工具,可以滿足部分群體“最后一公里”的出行需要。也要看到,城市交通承載力總體有限,電動自行車數量大量增加可能導致交通擁堵、影響出行效率。拿廣州來說,截至2023年3月底,全市電動自行車登記上牌數量為322萬輛,遠超出現有道路通行、停放資源承載能力。此外,逆行、超速、闖紅燈,電動車所享受的“速度與激情”往往以破壞交通秩序、增加安全風險為代價。因此,加強電動自行車治理勢在必行,成為城市治理的必考題。
  對此,限行是被普遍采用的一種方案。對于電動自行車限行,目前主要有兩種觀點:一種基于出行便捷考慮,認為電動自行車是短途出行的補充,應該通過引導和規(guī)范,讓電動自行車、機動車和行人和諧共存;一種基于效率與安全視角,認為市中心區(qū)早晚高峰交通擁堵、非機動車基礎設施不完善、道路資源不均衡,對中心區(qū)電動自行車應采取必要的限制措施。面對多樣化需求,如何求得各方“最大公約數”,考驗著城市治理智慧和能力。
 
  治理電動自行車,最大挑戰(zhàn)是找到安全與發(fā)展的平衡點。換句話說,既要實現道路交通運行的高效和安全,又要保障好電動自行車出行需求,實現“魚與熊掌兼得”效應最大化。
 
  為此,應堅持調查研究,讓方案舉措更貼近民意。“路段限行”怎樣優(yōu)化更切合實際、更合乎需要?開門問策、問計于民,更廣泛地聽取市民的意見建議,可有效提高決策科學性。正因如此,廣州交警通過第三方科研機構,對路網結構、道路所在區(qū)位和等級功能、人車流量和車速指數、常規(guī)公交和地鐵覆蓋率、非機動車道建設等因素進行分析評估,并就優(yōu)化方案再次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。
 
  同時,要向動態(tài)治理、精細治理要效能。電動自行車治理事關公眾利益,既要穩(wěn)妥審慎研究制定方案,也要用好繡花功、精益求精。此次方案中,在限行范圍上將“中心區(qū)域限行”調整為“部分路段限行”,在限行時間上將“全天候限行”調整為“全天、白天、高峰分層次、分時段限行”,就是精細化治理的生動體現。立足市情動態(tài)優(yōu)化方案,把繡花功夫做足用細,才能為市民出行提供更大的便利。
 
  期待治理方案不斷完善,讓電動自行車成為交通助力,成為美好生活的加分項。 (張冬梅

 
 
[ 頻道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訴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違規(guī)舉報 ]  [ 關閉窗口 ]

 


網站首頁 | 關于我們 | 聯系方式 | 使用協(xié)議 | 版權隱私 | 網站地圖 | 排名推廣 | 廣告服務 | 網站留言 | RSS訂閱 | 滬ICP備16055099號-3

充電樁網 版權所有 © 2016-2018 咨詢熱線:021-6117 0511  郵箱:sina@heliexpo.cn 在線溝通:

本網中文域名:充電樁網.本站網絡實名:充電樁網-最專業(yè)的充電樁行業(yè)信息網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