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身邊開新能源汽車的人為什么越來越多?

發(fā)布日期:2024-01-19  來源:大皖新聞

核心提示:新年伊始,辦公室的小姐姐們踴躍發(fā)言,嘰嘰喳喳討論過去一年各行各業(yè)發(fā)生的變化。你們是不是感覺大街上跑的電車越來越多了?這個
 新年伊始,辦公室的小姐姐們踴躍發(fā)言,嘰嘰喳喳討論過去一年各行各業(yè)發(fā)生的變化。
 
“你們是不是感覺大街上跑的電車越來越多了?”
 
這個話題迅速打開了大家的話匣子。
 
于是,關于買電車還是油車的老生常談議題又一次從桌底被“踢”了出來。
 
與此同時,新能源汽車市場在2024新年之際再次熱鬧起來。
 
蔚來、問界、小鵬相繼發(fā)布最貴新品,就連互聯網大廠小米都親自下場造車,造車新勢力已經卷至“高端局”,試圖在高中低全價格段向傳統(tǒng)車企發(fā)起“沖鋒”。
 
無論如何抉擇,天平兩端的力量已經悄然傾斜。
 
 
大街上跑的電車到底已經多到何種程度?還得數據來說話。
 
2023年是中國汽車創(chuàng)造奇跡的一年。據乘聯會發(fā)布的最新數據顯示,2023年中國汽車總銷量(包含乘用車和商用車)超3000萬輛,其中乘用車2023年批發(fā)2553萬輛,同比增長10.2%,創(chuàng)歷史新高。
 
其中,2023年國內新能源乘用車累計批發(fā)銷量為886.4萬輛,同比增長36.3%,滲透率為34.7%。也就是說,2023年國內銷售的乘用車中,每三輛,就有一輛是新能源車。
 
 
2023合肥國際新能源汽車展人潮涌動 徐國康/圖
 
滲透率是考量一個新興產業(yè)發(fā)展程度的關鍵指標。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指的是在一定時期內,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汽車總銷量的比重。
 
有意思的是,國務院辦公廳2020年印發(fā)的《新能源汽車產業(yè)發(fā)展規(guī)劃(2021—2035年)》提出,到2025年,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%左右。
 
這真是一個“小小”的目標,但在當時顯得“很實際”。
 
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(yè)肇始于2009年—2012年的“十城千輛”工程,2013年,財政補貼從試點城市向全國無差別鋪開,自此,新能源汽車產業(yè)開啟了波瀾壯闊又跌宕起伏的發(fā)展歷程。
 
但直到2020年,國內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還只有5.4%。誰知,此后幾年“狂飆”模式開啟,2021年為14.8%,2022年更像坐火箭般躥升至27.6%。而根據乘聯會的預測,預計2024年國內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將達到40%。
 
放眼全球,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。
 
據知名科技市場分析機構Canalys預測,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1370萬輛,滲透率17%?,F代汽車發(fā)源地德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也不過25.7%。
 
 
兩年前,一位造車新勢力車企創(chuàng)始人的那句“我搞不懂為什么還有這么多人買油車”,雖然引來了很多人質疑,但買新能源汽車的人確實越來越多。
 
安徽省經信廳一位長期關注汽車產業(yè)發(fā)展的人士分析,新能源汽車越賣越好可能是以下三個原因:
 
首先,中國人的消費觀念從“面子”向“里子”轉變。造車新勢力發(fā)軔的那個時候,人們不愿意花個幾十萬去買一輛“不知名”的國產汽車,是“面子”原因作祟;如今,價格相當、造型時尚、乘坐舒適的電車層出不窮,輔以技術助推續(xù)航里程持續(xù)突破,選擇的天平自然傾斜。
 
 
全家試乘新能源汽車 王士龍/圖
 
其次,新能源車的日常經濟性勝過傳統(tǒng)油車。網上,有個同時擁有電、油兩臺車的“老司機”給大家算了一筆賬:充電樁的電價每度約為4毛錢左右,而使用公共充電樁時,考慮停車費、電費、服務費,平均每度電約為1.5元左右。以某自主品牌純電動汽車為例,它每百公里大約需要17度電,相當于每百公里成本為10.2元,約合人民幣1毛錢每公里。
 
是以,盡管眼下電動汽車還存在里程焦慮、充電焦慮、電池使用年限焦慮等不少BUG,但在電池使用年限到期之前,其日常駕駛使用費用的優(yōu)勢十分明顯。
 
再有,大環(huán)境方面,對新能源車更“友好”。
 
對于車主來說,出行不僅與駕駛和車輛有關,還與城市管理密不可分。目前,中國大多數城市都向新能源汽車發(fā)放“綠牌”,這是一種在相應時間段內不限制流量的方法,甚至還會向新能源汽車授予專屬停車位、專屬通道、免費停車等特權。
 
同樣是安徽老鄉(xiāng)的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表示,“油價上漲、排放升級、節(jié)能環(huán)保、產業(yè)轉型等壓力,制約燃油車的負向因子越來越多。”
 
實際上,不提應對氣候變化、“雙碳目標”、國家能源安全這些宏大的國家戰(zhàn)略因素,就從普通車主自己利益出發(fā),選擇新能源車,更有機會從中享受紅利。
 
當然,隨著能源革命的持續(xù)推進,電動汽車也許不是“終極答案”,但至少從現階段看,它是相對“靠譜”的選擇。
 
 
吊詭的是,雖然大街上跑的電車越來越多了,但新能源車企卻越來越少了。
 
綜合《中國新聞周刊》《華爾街日報》等報道,2018年中國電動車制造商超過487家,但到了2023年,能正常經營的新能源車企僅剩40多家,短短5年減少400多家。
 
業(yè)內人士預測,到2030年,中國車企數量將精簡到20家左右。
 
網友調侃,每到年底,造車新勢力倒閉的消息就會如期而至,堪稱“倒閉年年有,今年到你家”。
 
1月3日,威馬汽車在微博公告稱,威馬集團于2023年12月13日向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正式提交了預重整轉重整的申請。2023年12月29日,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受理。2024年1月2日《民事裁定書》送達威馬集團。
 
 
消費者被新能源汽車個性化外形吸引 王士龍/圖
 
新能源汽車特別“燒錢”,這并不是什么秘密。
 
專業(yè)人士剖析,過去十年,新能源汽車產業(yè)走過混亂、迷茫和狂熱,逐漸回歸理性;十年里,國家付出了真金白銀,市場之刃也未對投機者手軟,大浪淘沙始見金。
 
2024年,新能源車企面臨生死關口。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表示,2024年將是大浪淘沙的關鍵時期,行業(yè)洗牌會加速,有的企業(yè)獲得成長機會,有的企業(yè)日子會更加難過。
 
的確,當“市場之手”加大揮舞頻次,消費者學會用腳投票,而不是被幾頁“PPT”忽悠,在銷量排行榜還有一席之地的都是“品學兼優(yōu)者”。
 
它們,將在未來扛起中國新能源汽車的“大旗”,也將把“中國造”新能源車帶到世界舞臺中央。

 
 
[ 頻道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訴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違規(guī)舉報 ]  [ 關閉窗口 ]

 


網站首頁 | 關于我們 | 聯系方式 | 使用協議 | 版權隱私 | 網站地圖 | 排名推廣 | 廣告服務 | 網站留言 | RSS訂閱 | 滬ICP備16055099號-3

充電樁網 版權所有 © 2016-2018 咨詢熱線:021-6117 0511  郵箱:sina@heliexpo.cn 在線溝通:

本網中文域名:充電樁網.本站網絡實名:充電樁網-最專業(yè)的充電樁行業(yè)信息網站